





2025年8月22日,护理学院第一党支部宣传委员吴仪在党员活动室为支部党员、教师讲授“保持政治清醒提升意识形态能力”专题党课。此次党课紧密结合护理专业特色,深入解读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全体人员筑牢思想防线,强化育人使命。
吴仪同志结合PPT内容,从意识形态的本质、提升能力的重要性及实践路径三方面展开讲解。她指出,意识形态是社会价值观的核心体系,中国古代“仁心仁术”与现代护理人文精神相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针对护理专业,她强调南丁格尔精神中的“奉献”与“敬业、友善”价值观高度契合,要求教师在传授技能的同时,肩负价值观引导使命。
面对国际意识形态斗争,吴仪同志警示西方通过文化产品输出个人主义、医疗市场化等错误思潮,如部分影视作品夸大个人英雄主义,可能误导学生忽视医疗公益性。她结合历史案例指出,意识形态混乱会动摇社会稳定,护理行业若缺乏正确引领,将影响医疗公平性与职业公信力。对教育者而言,需在《护理伦理学》《基础护理学》等课程中渗透思政元素,避免“重技术轻人文”倾向,培养有温度的护理人才。
在提升意识形态能力的实践路径方面,吴仪同志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旗帜鲜明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对护理史的歪曲,如否定公立医院公益属性的错误言论;二是深化专业融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护理教学,例如在《社区护理学》中结合“健康中国”战略讲解基层护理的重要意义,在《急救护理学》中融入抗疫护理团队的集体担当案例;三是创新教育载体,通过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新媒体传播等多元形式,让意识形态教育浸润日常教学。
针对护理专业特点,吴仪同志提出:在课程思政方面,增设“廉洁行医”“隐私保护”等案例讨论,将无菌操作规范与“敬畏生命”理念结合;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实习带教强调“同理心”沟通,在志愿服务中组织关爱孤寡老人等活动,践行“大爱无疆”;在网络阵地建设上,主动发布护理抗疫先进事迹,以青年视角制作正能量内容,增强意识形态教育吸引力。
党课最后,吴仪同志强调:“护理事业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意识形态能力是护理教育者的‘必修课’和‘基本功’。”她倡议全体人员:一要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每月开展“意识形态+护理”专题学习,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二要守好育人主阵地,在教学中精准渗透价值观引导,及时化解学生思想困惑;三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临床实践、学术研究中以身作则,彰显意识形态担当。
此次党课内容丰富、案例鲜活,引发参会人员热烈共鸣。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把意识形态工作贯穿护理教育全过程,着力培养“政治坚定、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新时代护理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图/文|吴仪
初审|蒋晓羽
复审|余文蓉
终审|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