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 15808864972111
服务时间:8:30-18:00
返回顶部
夯实师资根基 赋能教育创新—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年新入职教师培训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9日 来源:原创 阅读:15
分享到:

 为夯实师资队伍建设根基,助力新入职教师快速成长,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5年7月15日—8月26日开展2025年度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本次培训旨在通过系统化、精准化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新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一、规章制度赋能,深入学习学院规章制度

为助力新入职教师快速熟悉学院教学规范与管理制度,实现角色的高度转换与高效履职。在制度学习模块中,教学办严丽围绕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师分级考核规则和要求展开深度解读,重点强调教学规范化操作。她指出,课堂教学需兼顾知识传授和学生学习体验与成长需求,鼓励新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徐璐结合外出培训(研修)工作管理规定”“社会实践管理规定”“公文写作技巧与规范,以生动案例与实用技巧,阐释培训实践的重要性及公文写作规范,为新教师的工作开展提供方法指引。党政办代光美针对教职工考勤与请假管理规定进行系统讲解,详细说明考勤要点,并通过现场演示学院系统请假流程,帮助新教师熟练掌握申请、审批及后续跟进操作,夯实新入职教师基础工作技能。

一是各教研室通过定期举行教研室活动与集体备课共享课件资源、促进经验传承;二是要求新教师模拟授课,由教务处与资深教师组成评审组从教学逻辑、语言表达、板书设计等维度点评,提出改进建议,并通过教学场景还原帮助规避教学误区;三是三个教研室主任分别围绕“00后大学生喜欢的思政课”“学生为中心的学情分析与教案设计”“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教学设计创新开展专题讲座。郑跃林建议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拓宽知识面、关注学科前沿以贴近学生;李思雨传授从时间(课前课后)、空间(课内课外)维度设计教学的方法,从而推进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张晓婷强调理论与情感共鸣结合,通过案例故事化、语言情感化增强课程感染力。

二、教学实践赋能,通过实战提升教学能力

为强化新教师教学实操能力,培训第二阶段以“教学实践赋能”为主线,开展教研室活动、集体备课、教学规范培训及模拟试讲四大模块。

一是各教研室通过定期举行教研室活动与集体备课共享课件资源、促进经验传承;二是要求新教师模拟授课,由教务处与资深教师组成评审组从教学逻辑、语言表达、板书设计等维度点评,提出改进建议,并通过“教学场景还原”帮助规避教学误区;三是三个教研室主任分别围绕“00后大学生喜欢的思政课”“学生为中心的学情分析与教案设计”“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教学设计创新”开展专题讲座。郑跃林建议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拓宽知识面、关注学科前沿以贴近学生;李思雨传授从时间(课前课后)、空间(课内课外)维度设计教学的方法,从而推进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张晓婷强调理论与情感共鸣结合,通过案例故事化、语言情感化增强课程感染力。

三、职业发展赋能,构建教师个性化成长路径

培训第三阶段聚焦“职业发展赋能”,由学院院长与党支部书记授课,为新教师勾勒成长蓝图、明确使命担当。学院院长苏敏以“社会发展背景下教师发展与使命之思考”为题,从“教师的发展和使命”两个维度解析高校教师的发展路径。他强调,思政教师需怀有家国情怀,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时刻把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提高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出的六个“要”牢记心中,不断锤炼教书育人的素质和能力,上好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

党支部书记杨丽琴围绕“筑牢师德与意识形态双防线——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担当”展开专题讲座,她指出,师德师风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极端重要工作。作为思政课教师,需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除上述培训外,学院还组织新教师与骨干教师建立“一对一”的师带徒关系,并为每位新教师建立“成长档案”,通过系统化职业发展指导与个性化支持,帮助新教师明确方向、找准定位,为成长为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筑牢根基记录培训成果与后续发展目标。今后,学院将进一步聚焦实战能力提升与个性化成长路径构建,助力新教师实现从“新手”到“骨干”的快速转型。


供稿|徐   璐

图片|徐   璐

校对|王馨雨

初审|严   丽 

复审|苏   敏

终审|杨丽琴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