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助力新入职教师快速适应职业角色、提升心理调适能力,7月10日下午,我院大学生工作部心理咨询科资深专家黄伟副教授以“教师心理健康自我维护”为主题,为20余名新教师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培训。活动以沉浸式折纸游戏为开场,通过创意互动引导新教师探索自我心理调适之道。
本次教师心理健康专题培训的主题为《教师心理健康自我维护》,黄老师从健康的重要意义、教师心理健康标准、教师心理健康现状、教师心理问题原因分析、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期待、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等方面展开培训。在专题讲座中,他以详实的数据为依托,结合自身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系统呈现了当前教师群体心理健康状态的现实图景。同时,还通过情景模拟、小组研讨等形式,引导新教师以“问题共情-归因分析-策略生成”的逻辑链条,逐步构建起“预防-干预-成长”的全周期心理调适框架,现场互动环节中,多位教师表示找到了破解职业心理困境的实用路径。
黄老师从“你以为的心理健康”等有趣的心理知识科普切入,从专业视角对实际上的心理健康展开生动阐释:真正的心理健康绝非情绪的绝对平静,而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生命状态——它既包含对负面情绪的接纳与调节能力,又涵盖追求自我实现的内在驱动力;既需要个体能在压力情境中保持弹性应对,又要求同时懂得在疲惫时主动寻求支持;既不回避人生困境的淬炼,又能从挑战中汲取成长养分。这种立体化的健康观,正是逐步为心灵构建的“抗压弹性系统”,让教育者在职业使命与自我关怀间找到和谐共振的支点。
在培训的尾声,黄老师以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振聋发聩的教育箴言为引,巧妙搭建起关于教师心理自我维护的深度对话。他并未止步于对这句名言的表面解读,而是通过“教育责任天平”的隐喻引导新教师思考:当我们将所有教育困境归因于自身教学能力时,是否也在悄然背负着难以承受的心理重负?在互动讨论环节,新教师们围绕“如何在坚持教育理想与维护心理健康间找到平衡点”展开热烈探讨,逐步形成共识——真正的教育智慧不仅在于因材施教的教学艺术,更在于建立“客体分离”的心理边界:既保持对学生成长的深切关怀,又学会将教育效果的部分不可控因素交还给学生主体;既秉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职业信念,又懂得在适当时候寻求专业支持与自我调节。这种认知转变,恰似为新教师们配备了一套心理防护铠甲,助力教师群体在践行教育使命的同时,守护好自身的心理健康绿洲。
撰稿:陈媛
一审:郭正梅
二审:周睿媛
终审:宿诺
大学生工作部
心理咨询科
2025年7月10日